“青花陶瓷繪畫”是指使用以氧化鈷為主要著色劑的青花顏料在未燒成瓷的立體素坯器皿表面、或在平面素坯板上進行繪畫,然后施釉入窯經1300攝氏度左右高溫燒制成瓷并呈現出藍色花紋,瓷器的畫面裝飾具有顏色鮮艷、光澤細膩、永不褪色的特點。傳統青花陶瓷繪畫也隨著朝代發展,工藝技術不斷的提高,從簡單抽象的圖案裝飾到復雜的中國傳統繪畫題材和繪畫技法運用,畫面上開始具有繪畫表現性,并具有一定的自然寫實或寫意抒情的屬性。
12月19日,黃俊穎老師主講的題為《青花陶瓷繪畫藝術的發展》講座,帶領同學們從青花瓷的發展脈絡入手,將唐宋時代的萌芽期、元代的成熟期、明朝的巔峰期和清朝延展期四個發展階段依次展開,結構清晰,實例鮮明,娓娓道來。傳統青花陶瓷繪畫的藝術風格篇章,黃老師通過青花瓷圖片展示和視頻播放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出主題,著重講解了元、明、清青花陶瓷繪畫的藝術風格,層層遞進、剖析,讓同學們感受了青花瓷的藝術魅力和藝術價值。
繪聲繪色的講座,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豐富的實例圖片讓同學們目不暇接。相信,隨著青花瓷的制作及其繪畫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演變,青花瓷器將會再次迎來更加輝煌和鼎盛時代!